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于1948年1月1日在香港宣布成立。主要创始人是宋庆龄、李济深、何香凝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以宋庆龄、李济深、何香凝等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以国民党民主派人士为骨干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民联)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促)先后宣告成立,并积极参加了反内战反独裁的斗争。
  1948年1月1日,国民党民主派在香港召开联合代表大会,宣告民革成立,推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会议明确提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独立、民主与和平”。
  1948年5月,民革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积极参加新中国的筹建工作。民革、民联、民促都作为党派单位派代表参加了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参与《共同纲领》的制定,参加了人民政权,其中宋庆龄、李济深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谭平山、朱学范、傅作义、李德全、何香凝分别担任政府的部长和主任。
  1949年11月,国民党民主派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民革、民联、民促统一为民革,民联、民促宣告结束。 建国后,民革宣告以《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制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极促进祖国统一,坚持贯彻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民革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继续充分发挥民革的特点和优秀,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祖国统一为重点,开展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民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动员全体党员,团结所联系的人士,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祖国统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目前,除香港、台湾、西藏外,民革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5.3万余人。
  民革发展成员,是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和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民革的历任主席为李济深、何香凝、朱蕴山、王昆仑、屈武、朱学范、李沛瑶,现任主席何鲁丽。

  民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支部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一个基层组织,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时期,迄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这一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下列几个阶段:(1)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时期(1953~1958年);(2)湖北大学及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时期(1958~1978年);(3)湖北财经学院时期(1978年~1985年);(4)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时期(1985~2000年);(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时期(2000年~)。


主  委:李璐


副主委:王永强      曹勇


委  员:葛结根    王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