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惠好接受中国日报网独家专访
中国日报网3月6日电(记者 田阿萌)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惠好在接受中国日报网独家专访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教育对世界的贡献卓越,中国也一直在向世界贡献着中国教育的智慧与方案。
中国教育对世界的贡献可追溯到孔子
“中国教育对世界的贡献一直都有,最早可追溯到孔子的教育思想。”刘惠好对记者说到,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教育大众化,体现了公民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层次,教育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是全球第一,占全球规模的五分之一,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在逐步提高,在发明专利、科技成果、创新发展等领域,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功不可没。”她补充说,中国也一直在向世界,贡献着中国教育的智慧与方案。
谈及如何激励大学生时,她指出,高等教育整体上来看,是提升人的文化素质和水平,提升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如今,行行业业都需要人才,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材生只要有工匠精神,就能够突出自己,为社会做贡献。
教育界人士的基本使命:立德树人,不忘初心
刘惠好对记者表示,对教育界人士来说,我们的基本使命还是立德树人,大学教学的本源是教书育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才。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在教育本身,便是如何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拓宽教育配置等问题,这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界人士的新的使命。
刘惠好接受中国日报网采访
教育改革成就离不开三个关键词:高考、义务教育、大众化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中国40年的教育改革成就举世瞩目,成效显著。回顾过去40年,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中国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就,第一个关键词就是高考。” 刘惠好对记者表示,1979年参加高考的自己就是高考的受益者,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高考是绕不过的一个关键词,它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命运。
她进一步说道,今年是恢复高考40年,高考在为国选才、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以及推动中国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她眼里,第二个关键词就是义务教育。她对记者说道,自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至今,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在这40年里,我们的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整个的入学率也在大幅上升,这是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以来最显著的成效。
第三个关键词:大众化。刘惠好表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发展,让中国成为全球学校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这些成就保障了人民享有公平教育的机会,也为我们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兴国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教育改革仍有空间 令人期待
40年来,中国教育质量和规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惠好作为教育界从业人员,她也对接下来的教育改革发展有着期待。
一个是素质教育,如何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来精准施教,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充分挖掘不同学生的潜力,是教育从业者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
二是双一流建设。建设双一流大学,将使我国由教育大国变成教育强国,需要从大学教师、课程设计以及教育体制等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有挑战性但也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