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我校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0-13浏览次数:371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 杨志光


  我校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这六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时期,从2003年底开始跨越50周年。经校党委研究决定举行我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立50周年庆祝大会。在此,我受校党委委托,对包括民主党派工作在内的我校中共党委半个多世纪的统战工作历程作一个简要回顾与总结,并提出今后的工作计划,请到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同志和朋友们审阅并提出指导意见。


一、历史回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中原大学。早在中原大学时期学校就有民主党派人士来校任教,但当时还没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我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历史始于1953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的成立,至今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可以划分为下列几个发展阶段:


(一)初步发展阶段: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时期(1953—1958年)


  为适应形势发展对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根据全国高等院校调整的统一部署,1953年中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中南地区所有财经院系合并到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成立中南财经学院,中南地区所有政法院系合并到中原大学政法学院,成立中南政法学院,两校分属高等教育部和司法部主管。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的建立与发展铭刻着民主党派人士的贡献。筹建中南财经学院的筹委会主任是民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马哲民同志,随后被任命为中南财经学院院长;筹建中南政法学院的筹委会主任是具有中共党员和民盟盟员双重身份的李伯刚同志,随后被任命为中南政法学院院长。而来自中南地区各高校的教职工中有一部分是民主党派人士。据中南财经学院1953年11月统计,学校当时有民主党派成员41人,分别属于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六个民主党派。来自中南地区各高校的各民主党派成员在两校中共党组织支持和各民主党派上级组织帮助下,从1953年至1956年相继正式成立了两校分设或合一的基层组织,并发展了新成员。


(二)曲折发展阶段:湖北大学及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时期(1958—1978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由于发生了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所造成的一系列重大失误,直至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统战工作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高校的民主党派工作及其他统战工作也处于曲折发展阶段。


  1958年,湖北省将教育部和司法部移交的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与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组建为省属湖北大学。湖北大学成立后,设立了党委统战部,配备专职统战干部,负责民主党派工作及其他统战工作。党委统战部成立后,即着手推动原两校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实现融合。


  在1957年夏开展的反右斗争中,包括马哲民先生在内的原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一些民主党派成员及其他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根据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校党委统战部从1960年开始着手对1957年所划的右派分子部分成员进行了分批摘帽工作。学校还在60年代初期相继推荐了12位民主党派人士担任省、市、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其中还有一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总的来看,尽管当时全国“左”倾错误比较严重,但是,湖北大学党委在统战工作方面还是做了不少实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66年“文革”暴发,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停止活动。“文革”中,湖北大学遭到严重破坏,在校的教职员工坚守财经教育阵地,并尽力保存政法专业的师资力量。1971年8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附录中做出了“湖北大学撤销政法部分,保留财经部分”的说明。12月7日,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2年1月10日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正式成立。在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时期学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无法开展活动,但一些民主党派人士在接受“改造”的同时仍坚守岗位,为保住学校的发展阵地贡献了力量。


(三)恢复发展阶段:湖北财经学院时期(1978—1985年)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十年内乱,开始拨乱反正。1977年12月,中共中央重申坚持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各民主党派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开始恢复活动。1978年元月,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恢复四年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次年元月,学校领导体制发生变化,改由财政部主管。学校统战工作进入恢复发展阶段。


  1979年初,湖北财经学院临时党委按照党中央和中共湖北省委的部署,开展以“审干复查”、“右派改正”、“四清复查”为主要内容的落实政策工作。原民盟中央常委、湖北省民盟主委、中南财经学院院长马哲民等通过复查和改正,推倒一切不实之词,恢复了名誉。


  1979年9月,湖北财经学院临时党委召集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开会,商议恢复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活动。经过多次商议、协调,学校六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先后恢复了组织生活和新成员的发展。


  1982年6月,湖北财经学院第一次党代会召开,校党委统战部随即成立。


  1983年校党委统战部向有关部门推荐了一批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经选举产生和协商确定有12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四)加快发展阶段: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时期(1985—2000年)


  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另辟新区,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隶属司法部。1985年9月30日,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继续隶属财政部。中南政法学院的重建和湖北财经学院的更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在中南政法学院重建初期,由于民主党派人士相对较少,大部分成员依然在原湖北财经学院和更名后的中南财经大学基层组织过组织生活,也有部分成员就近参加中南民族学院或其他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加组织活动。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14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发布后,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中南政法学院基层组织以小组或支部的形式相继建立起来。而同一时期中南财经大学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快了发展新成员和培养后备干部的进度。在这一时期的各民主党派换届或届中调整中两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有十几名成员进入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班子。在人大和政协换届中两校有十几名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先后当选或连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校还向省市推荐了若干名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担任政府和司法部门实职,担任政府参事和文史馆馆员。


  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民主党派工作及其他统战工作的加快发展,为迎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组建及组建后两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合并和统战工作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全面发展阶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建以来(2000年—)


  世纪之交,随着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又走上了合并组建新校之路。2000年5月26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正式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建后校党委领导分工确定由一位党委副书记分管,并设立了党委统战部(2002年1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一次党代会闭幕后,党委统战部与组织人事部合署办公)。统战部在校党委领导下首先做了三件事:一是通过整理资料、填表和归档,把原两校统战工作对象的情况摸清楚,便于从实际出发,开展下一步工作;二是实现两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合并和侨联的组建工作;三是加快各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人才的培养和推荐工作。


  2000年9月校党委统战部召集原两校各民主党派和侨联负责人在首义校区开会,传达了校党委关于尽快实现原中南财经大学和原中南政法学院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合并,推动两校实质性融合建议。经过两个多月的酝酿和协商,依照各民主党派和侨联的章程及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在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的指导和各民主党派湖北省委会及省市侨联的支持下,我校于2000年12月在全国第十九次统战工作会议召开之际顺利完成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合并和侨联组建工作,于2000年12月25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举行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合并和侨联成立大会。随后在2001年至2003年支持和帮助了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其中,2002年是各民主党派的地方和中央组织的换届年,2003年是各级人大、政协和政府部门的换届年,校党委统战部同省市委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省市委会密切配合,圆满地完成了换届中的政治交接和新老交替的任务。这样,使我校的统战工做出现了“三个空前”的新局面,即“校党委统战工作力度空前加大、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热情空前高涨、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代表人士进入各级领导岗位人数空前增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建以来,校党委非常重视统战工作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2000年11月确立了党委常委联系民主党派和侨联的制度。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校党委于2003年制定并颁发了《中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的意见》的文件。2003年我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又写下了新的篇章。民盟和九三学社等基层组织领导班子进行了届中调整。九三学社在进行届中调整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层工作委员会,致公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支部成立,使我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从六个发展到七个。这样,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建以来,统战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二、基本经验


  50多年来的统战工作实践,加深了我们对高校统战工作的内涵、意义和路径的认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统一战线为重要法宝,不断加强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江泽民强调:“在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


  高校汇集了多方面的统战工作对象,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用好统一战线这个重要法宝,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校自1948年创办以来,特别是1953年高校院校调整以来,虽然管理体制几经变化,学校及统战工作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但坚持以统一战线为重要法宝,不断加强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已成为我校党建工作的优良传统之一。从1953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成立至200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建以前,相继有林山、李光斗、朱明远、金畅如、朱劭天、侯福珍、张旭、吕颖、郝侠君、吴显海、杨东发、徐敦楷、罗雄辉、厚大源、章新生、郑承泉等作为不同时期的校党委书记或副书记主管或分管统战工作,有牛永年、杨靖华、毛顺来、喻祚祯、许爱萍、付洪涛、肖翠祥、邹秉国、周治华、黄英强、胡厚银、柳三生、刘有湖等相继担任或兼任统战部部长或副部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建以后有王兴和、周景明相继担任或兼任统战部部长,赵楠、叶友昌(正处级)相继担任统战部副部长,他们为我校统战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在我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刘叔鹤、杨时展、文浩然、马哲民、李伯刚、王祥麟、章导、朱洋发、贾启禹、杨云彦、刘光华、谭寿清、蔡根权、朱信诚、李益才、万安培、蔡玲、蔡次薛、叶青、肖庄、陆季藩、萧克瑾、邵伯定、吴传太、袁继成、吕忠梅、张人价、黄希源、林友孚、曾庆伟、贺铿、邹进文、刘卫国、汤为本、徐映梅、朱书刚、张华容等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他们既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同时又活跃在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舞台上。他们不但展示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主党派人士的才华和风范,对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很大成绩,而且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二)坚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统战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党的统战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统战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切实加强党对高校统战工作的领导的根本保证。在我校统战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对制度建设有一个探索过程。在湖北大学时期,校党委统战部就逐步形成了制订年度统战工作计划的惯例,后因“文革”而中断。湖北财经学院时期,校党委统战部设立以后恢复和发展了这一惯例。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时期在统战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建以来,加快了统战工作制度建设的步伐。2003年校党委制定并颁发的《中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规定了我校统战工作的十项规章制度,并明确了统战工作的各项任务。《意见》要求学校及学校各二级单位要把统战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责任书,把统战工作业绩作为单位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文件出台以前,统战部根据校党委领导的指示就《意见(征求意见稿)》向各分党委、直属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统战成员广泛征求了意见,并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在全校反响强烈,党内外同志一致认为,《意见》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实现统战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要旨,反映了大家多年的心声和愿望,是新形势下我校开展统战工作、实现统战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指导性文件。


(三)坚持认真做好民主党派工作,支持帮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956年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提出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82年,中共十二大把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内容加以完善和扩大,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14号文件,《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实行。世纪之交江泽民对这项制度的特征作了科学概括,他说“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在于: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主要是党外知识分子。高校是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我国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成员较多的单位,民主党派成员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首要对象,民主党派工作是高校党委统战工作的重点。坚持认真做好民主党派工作,支持帮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职能和任务,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与完善。我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齐全,成员较多,现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7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共计190多人,约占全校教职工总人数的7%。他们具有素质好、层次高、影响大等特点。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做好民主党派工作,加强和改善对民主党派组织的政治领导,既要保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尊重和支持民主党派组织按照宪法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体现各民主党派的特色。要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为民主党派创造和改善工作条件,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要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协助做好组织发展工作,把参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坚持兼顾多方面的统战工作,重视发挥无党派代表人士的作用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高校统战工作的对象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不仅包括民主党派成员,还有无党派高中级知识分子、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侨胞及其眷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宗教界人士等。高校统战工作要在认真做好民主党派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各类统战对象的工作,特别是要重视发挥无党派代表人士的作用。


  重视发挥无党派代表人士的作用是我校统战工作的特色之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涌现的无党派代表人士尤为集中和突出。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造诣,而且积极参政议政,为全国和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五)坚持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促进统战工作机制的形成与发展


  高校统战工作,有别于地方行政区划式的统战工作模式。地方行政区划各级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和人大、政协等机构相互联系,协调运作着各级行政区划内的统战工作,而高校的统战工作则由高校党委和行使统战职能的机构开展,对外与当地各级党委组织部、统战部、人大、政协、政府参事室等机构实施“一点对多点”的联系方式,对内则针对不同统战对象和“群体”实施管理与协调。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应在搞好高校党建工作和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借势”发展。在继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时,继续研究定岗定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考虑统战工作要素和统战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把校内各单位统一战线工作融入到学校的大统战工作之运转体系中。


  在统战工作运行机制方面要着重协调好党委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党委统战部与党委组织部的关系。


  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居于领导地位,但这种领导是政治上的领导。统战部作为党委的一个职能部门,不是民主党派的上级领导机关,与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之间不存在着行政上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校党委开展民主党派工作、联系各民主党派的一个工作机构。统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要摆正位置,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沟通,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做好联系工作。统战部和组织部同为党委的职能部门,有其各自的工作职能,但在选拔使用党外干部等方面又有共同的职责。在这项工作中,应坚持党管干部和统筹兼顾的原则,既分工又合作,积极寻求统战部和组织部共同做好党外干部工作的结合点。我校从2002年3月开始,党委统战部与组织人事部合署办公,由组织人事部部长兼任统战部部长,同时配备具有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工作能力的同志担任副部长和科长,使统战部的工作职能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得到了加强,并更有利于协调统战部与组织部的关系。


三、面向未来


  回顾过去是为了面向未来,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我们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迈开新步伐、再铸新辉煌,开创新世纪新阶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统战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贯彻全国和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线,巩固和发展我校统战工作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设成为人文社会类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一)继续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对统战工作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要切实加强统战工作,就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而要提高对统战工作的认识,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要继续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前主要是要继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出了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的建议,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而且要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当然也是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要在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精神实质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把握其中关于统战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03年11月校党委组织民主党派、侨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召开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讨论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从事统战工作的干部,深入学习党的统战理论、方针和政策。通过学习,牢固树立统一战线工作的“法宝”意识。要把学习统战理论与研究统战理论结合起来。我校研究力量雄厚,具备加强统战理论研究的人才优势,已在统战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我们要在继续加强统战理论学习的同时,继续加强统战理论研究,积极参加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会的理论交流活动。


(二)继续总结历史经验,完成统战史稿编写和出版工作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校毛磊教授等参加并圆满完成了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史》的编写任务,为搜集和整理自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中原大学至现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半个多世纪的统战工作历史资料,总结我校统战工作历史经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湖北省委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湖北省委会及武汉市委会的支持下,校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中共十六大精神和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在2002年底启动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一战线史稿》(以下简称《统战史稿》)的编写工作(中南大党字[2002]65号文件),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徐敦楷同志任主任委员的《统战史稿》编委会,经过艰苦努力,现已基本完成了搜集材料和初步整理材料的工作。这部《统战史稿》由四编组成:第一编回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统一战线工作发展历程”;第二编回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历程”;第三编展示“活跃在新时期参政舞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无党派代表人士”的事迹;第四编回顾校侨联发展历程,展现活跃在知识分子联谊会、欧美同学会、海外联谊会和民族联络委员会等组织中我校专家学者和代表人士的风采。其中第二编(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历程)、第三编(无党派代表人士)和第四编的主干部分(校侨联发展历程)已作为会议资料打印分发了。由于该史稿还只是一个初稿,难免会有许多遗漏、不准确甚至错误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特别希望这段历史剧的剧中人和知情人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史料或相关信息,以便我们对书稿进行修改,使《统战史稿》早日出版。


(三)继续推进制度建设,确保统战工作规章制度的落实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关于制度建设的基本观点同样适用指导统战工作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中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的意见》作为我校开展统战工作、实现统战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指导性文件已经出台。其中有十项制度安排:(1)座谈会制度;(2)向党外人士传达文件制度;(3)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学校有关会议制度;(4)党外干部培训制度;(5)同党外人士交友联谊制度;(6)统战工作交流评比制度;(7)教师工作量减免制度;(8)党外人士参加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9)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待日制度;(10)节日慰问制度。这十项制度是根据中共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总结我校统战工作50多年的历史经验,吸取和借鉴了兄弟院校的统战工作制度建设的新经验而制定的。现在的任务在于确保这些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并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和完善这些规章制度。今年秋季或明年春季校党委将召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建以后首次全校统战工作会议,研究探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统战工作的措施和办法,督促和检查统战工作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努力把我校统战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四)继续坚持以人本,做好人才选拔培养和举荐工作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最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强调: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高校统战工作是为党和国家及高校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高校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这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人才选拔培养和举荐工作。


  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摇篮,同时又汇集着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其中有半数以上是党外知识分子,是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性人物的“源头”。最大限度地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人才强国上来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的意见》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做好党外人士的选拔、培养和举荐工作。统战部每年要挑选优秀的党外知识分子到中央、省、市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培训。要注意选配德才兼备的党外人士担任学校各级行政、学术、咨询等机构的领导职务,同他们合作共事。聘用一定数量的党外人士担任监察员、教学督导员、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房改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推荐党外人士担任校工会副主席、校教代会常委(副主任)。统战部要积极同有关部门协同合作,做好党外人士的政治和实职安排的举荐工作。


(五)继续加强党的领导,为统战工作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统战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加强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校党委和各分党委要把统战工作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大局及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的大事摆上议事日程,精心研究部署,切实加强领导。校党委分管统战工作的领导要经常听取统战部的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和检查总结统战工作,积极认真地解决统战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统战部要努力成为党委做好统战工作的参谋部和办事机构及党外人士之家。要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在统战干部的职数安排上,要与所承担的工作量相适应。要选配热心统战工作,具有较强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同志从事统战工作。要搞好统战干部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统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各分党委、直属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设统战委员。基层党组织的目标责任制中应有统战工作的目标内容,党政主要负责人应率先垂范,带头做好统战工作。统战委员要身体力行,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统战工作。各二级单位要把统战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责任书,把统战工作业绩作为单位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各行政部门要关心和主动支持统战工作,特别是与本部门相关的统战工作,要通力配合,齐抓共管,为各民主党派组织、无党派代表人士和其他统战对象提供优质服务,形成一个党委重视、行政支持、各方推动的统战工作新格局。


  中共十六大把统一战线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写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表明了中共中央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不可动摇的决心和信念。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为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新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