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物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工作的再认识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0-13浏览次数:257

  
                                  董智汉 熊思宏 

  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党外代表人物是高校统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中必须长期坚持和稳步推进的一项系统工程。总结近年来我校在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党外代表人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结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我们有如下三点体会和认识。


一、领导高度重视,认识深刻,是做好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工作的关键


  高校是我国人才荟萃、知识分子密集的社会细胞和重要阵地,也是党外代表人士比较集中的地方,她有两个特点尤其值得我们重视:一是对诸多学科研究的融合、包容和覆盖面都相对较广,二是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综合运用能力普遍较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人大、政协及政府机构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接等原因,高校统战部门承担着不断培养、造就和输送新一代党外优秀人才的重任。多年来,各高校的统战工作一直以人物工作为重要载体,连续向当地社会输送优秀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可以说为党的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优秀的党外代表人物已经日渐成熟,正在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和民主监督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学识、政治素养和影响力,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由于做好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选拔和实职安排、政治安排等工作,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所以高校的党政领导干部都应该努力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局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特别是要不断加强对统战理论方针政策的系统学习,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社会各方面急需党外优秀人才的紧迫性,把统战工作真正当作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在本单位落实中央《意见》的精神。


  我校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长期重视统战工作优良传统的大学,学校历届党委及党委书记对统战工作都相当重视。正如学校现任党委书记徐敦楷同志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一战线史稿》序言中所言,自1948年建校以来,尽管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校名几经变化,财经和政法等院系几经分合,统战工作的发展也经历过曲折,但并没有丢掉统一战线这个重要法宝。坚持以统一战线为重要法宝,不断加强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已经成为学校的优良传统之一。2000年5月合并组建以来,学校的统战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党委重视统战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党委副书记杨志光同志曾将我校这一新阶段的统战工作形势简要地概括为:“校党委统战工作力度空前加大,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代表参政议政热情空前高涨,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代表人士进入各级领导岗位人数空前增多”。我校统战工作的全面发展,正是体现在杨志光同志所讲的“三个空前”上。之所以出现“三个空前”的新局面,领导高度重视是关键。学校党委领导既有日常的工作指导,又有专题的理论研讨。例如,党委中心学习小组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学习讨论活动中,还将如何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进行了专题研讨。尤其是中央《意见》下达后,党委及时组织学习,认真贯彻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了认识,达成了共识,认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高校统战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形势下我党整个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做好高校统战工作不仅对促进高校改革与发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意义重大,而且对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党委不仅重视在中央《意见》的高度上,统一班子成员的认识,而且重视在全校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组织全校的各分党委、直属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的书记和统战委员,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发展的战略高度,讨论了我党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领导,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等问题。我们的体会是,高校的党政一班人如果能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并且能综观全局地深刻认识统战工作的战略意义和政治意义,那么,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工作必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由于我校领导重视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工作,学校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开展活动,并且涌现出一批优秀分子。近年来,我校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工作取得了很大突破,培养选拔的党外代表人物明显具有素质好、层次高、影响力大等特点。截至目前,我校推荐到校外担任副厅级以上政府实职的党外代表人物已达6人,这一数量在全省高校居第一。2005年6月,在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来湖北调研期间,专门接见的我省6位知名无党派代表人士中,我校就占有2人。目前,学校已有全国人大代表3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省人大代表1人、省政协委员9人(其中,常委1人),市人大代表2人(其中,常委1人)、市政协委员6人(其中,常委、副主席1人,常委2人)、区人大代表4人(其中,常委1人)、区政协委员6人(其中,常委2人,副主席1人),省政府参事、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1人,市政府参事2人。他们活跃在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舞台,不仅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而且也为学校赢得了诸多荣誉,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实践证明:安排一批人,影响一大片,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极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认为:做好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工作,是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是我校为全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需要,也是推动学校统一战线事业兴旺发达和实现将我校建设成为人文社科类一流大学的需要。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机制,是做好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工作的保障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党外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必须与新的形势相适应,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培养选拔、安排使用和跟踪管理等有效机制。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校党委近些年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的意见》、《党委常委联系各民主党派的制度》,并协助组织各民主党派联合制定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规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主党派组织生活制度》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对统战工作领导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将“进一步做好党外人士的选拔、培养和举荐工作”纳入了学校统战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之一,明确规定:“全校要有一定数量的优秀知识分子留在党外,并选好后备人才进行培养教育。统战部每年要挑选优秀的党外知识分子到省、市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或参与中央统战部和省、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学习考察活动。注意选配德才兼备的党外人士担任学校各级行政、学术、咨询等机构的领导职务,同他们合作共事。统战部要积极同有关部门合作,做好党外人士的政治和实职安排的举荐工作”。建立了十项统战工作制度:①座谈会制度;②向党外人士传达文件制度;③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学校有关会议制度;④党外干部培训制度;⑤同党外人士交友联谊制度;⑥统战工作交流评比制度;⑦教师工作量减免制度;⑧党外人士参加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待日制度;⑩节日慰问制度。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党中央一有重大决定和方针政策出台,校党委和统战部都及时组织他们进行学习和研讨,学校每年坚持组织一次由党外骨干成员参加的参观考察活动,坚持每学期召集骨干成员多次召开座谈会或学习讨论会,长期重视和支持党外人士的教育和培训等。各项制度的综合运行,使党外人才通过不同的工作或活动载体,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培训和工作锻炼机会,有利于党外人才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合作共事的作用,有利于各类党外人才的脱颖而出。我们认为这里所讲的“一个更多、三个有利于”,最重要的是给党外人士搭建适当的“平台”,以及新人进入“平台”和老人退出“平台”的机制。


  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在统战工作中,党的主体地位是不能含糊的。学校统战工作制度建设的主体是学校党委,同时要注意吸取民主党派的意见。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必须要有制度,为此,党委常委要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全校范围内,各分党委、直属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都确定了分管统战工作的书记和统战委员,而且学校党委和统战部还定期召开全校统战工作会议,研究和探讨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党委统战部已建立了由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确定人选的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系统。全校已建立了由党委统战部与党委组织部密切配合,相关党政部门和各学院分工明确,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党外干部任前考察、公示和任后动态考察,并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有机结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党委统战部还经常通过学校的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向各学院党组织发布或收集党外人才的动态需求、培训和管理等信息。目前,我校还正在探索党外人才信息化管理与学校人事管理系统整体开发、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总之,全校培养选拔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工作,已形成了党委重视、行政支持、各方推动、齐抓共管、通力配合的工作格局。


三、严把政治标准,统筹规划,是做好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工作的重点


  高校新一代的党外人士的结构变化较大,他们大都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而且其中的绝大部分是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的大学毕业生。要使他们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敏锐性,把握大局,正确判断形势,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不迷失政治方向,就更需要在选拔培养的过程中严把政治标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能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亲密合作,参政议政能力强,共同致力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党外领导干部和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础。


  我校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门类齐全的大学。推荐到校外任职的党外代表人士,尤以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人才的特色最为明显。在长期推选党外优秀代表人物的过程中,我校已形成了如下基本经验:以人文社会科学为特色的高校,更应保持和发扬在政治上严格把关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把培养选拔党外人才的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和用人原则。校党委一方面把和共产党同心同德、德才兼备的党外人才不拘一格地推向领导岗位,重视他们的锻炼和成长,为他们搭建平台。另一方面,坚决杜绝一些动机不良,平时表现不好,企图利用统战渠道走捷径,为个人谋私利的人。为全面考虑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综合平衡中共党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等人才资源的合理分布与使用,正确处理好学校培养人才和为地方输送人才的关系,认真做好党外人才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等工作,学校党委非常重视对党外人才的统筹规划,有意识地将一部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德才兼备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留在党外,首先从各级党组织、行政单位做起,重视他们为学校中心工作发挥作用。截至目前,已有50多名党外人士在校内担任系(部)、中心副主任以上的行政领导职务。为随时向校外推荐我校高素质的党外人才,党委统战部经过认真筛选,报校党委常委认真讨论决定,分别确定了向省、市两级统战部门推荐党外后备干部的名单,党委统战部还为每位被推荐的成员整理了详细的表格材料和推荐材料,形成了党外代表人士的人才梯队,建立了培养选拔党外人才的后备干部人才库系统,并时时跟踪他们的发展现状,对人才库系统实行动态管理。校党委常委还经常听取后备党外干部成员的意见与建议,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做到心中有数,举贤有理。从全校的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来看,我校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支有一定数量、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和党外干部队伍。


  可以说,学校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的每一位新一代的党外代表人物,都是学校党委和统战部门长期考察与多年培养的结果。总之,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党外代表人物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细致的工作,随着学习贯彻两个《意见》工作的不断深入,高校党委和统战部门一定会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广开视野,解放思想,扩大民主,推进交流,为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造就出更多能够担当起时代重任的新一代的党外代表人物。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